生活中的数学 四年二班 林小艾
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:“宇宙之大,粒子之微,火箭之速,化工之巧,地球之变,生物之谜,日用之繁,无处不用数学。”是的,生活中的每一处地方都有数学息息相关。
然而有人说,学习数学是非常枯燥的,我并不认同。学习数学,就像是种菜。如果你学习到一种解题方法并解出了一道题,就等于种下一粒菜籽并收获了一棵菜。解题方法就是菜籽,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颗菜籽长出的菜了。这个寒假,我用数学“菜籽”种出了许多颗茂盛的“青菜”。
每个假期我们都要从广州开车回老家汕头,两地之间的相距448千米,这时候我便想起了简单的行程问题。448千米约等于450千米。一路上,我盯着汽车的仪器表,我发现爸爸开车最快的速度是123千米每小时,最慢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。一路上,有一段路因为塞车,大概停滞了15分钟,中间我们还去服务区休息了10分钟。最后,我们用时6小时回到了汕头,所以,根据总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,我得出总路程450千米除以用时6小时,得出平均速度是75千米每小时。而往年我们总路程用时5小时,平均速度是450千米除以5小时等于90千米每小时。今年的速度比往年慢了90减去75等于15千米每小时。所以,速度快,用时少,速度慢,用时多。
在数学培优书本中,我被一道题难住了。有这样一道题:小明家在一条胡同里,这条胡同门牌号从1号开始,挨着号码编下去,如果除小明家外,先把其余人家的门牌号数加起来,再减去小明家的门牌号数,恰好等于100,小明家的门牌号数是几号?全胡同共有几家?我左思右想,仍然想不出解题方法,于是我只能向数学王老师求助,王老师给我拍了一个详细的解题视频,帮我解决了问题。于是我试着自己解出这道题,题目的解答过程如下: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条胡同里到底有多少户人家?我们假设100家,那么用1+2+3+4+5+6+7···+100的和是5050,减去几号都得不到100这个数字,所以“人家数”不可能是100那么大。我们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的数字推断一下,我们再假设这条胡同有10户人家,如果把小明家也放到这10户人家里面,1+2+3+4+5+6+7+8+9+10的和是等差数列求和,根据公式:首项+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,我们得出55,这个数离题目的100有点大,所以这个户数应该比10多,我们继续推算,11户人家是66,12户人家是78,13户人家是98,14户人家是105,15户人家是120,这里有了接近100的数了,我们假设就是15户人家,我们算的120是包括小明家门牌号数的和,但根据题目100是不包含小明家的门牌号,还得再减去小明家的门牌号,所以120得减去两个小明家的门牌数,120-100=20,这个20就是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,20除以2等于10。最后我们得出小明家的门牌号就是10号,而全胡同就是15户人家。我反思了我的解题思路,做题首先要理解题意,再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,再难的题目能找出突破口并解答出来。
从常见的路程和汽车行驶速度到简单的门牌号,都蕴含着数学问题,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,善于思考,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,一定能发现数学的趣味,也能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。